古代凌迟处死是什么死法(什么是“凌迟处死”?——揭秘古代残酷死刑)

凌迟处死,又称“凌遲”、“极刑”,是一种古代中国最残酷的死刑之一。在当时,凌迟处死是一种严重的刑罚,只有在重大的反革命案件中,以及对于天子犯罪时才会使用。但即便如此,一旦被判凌迟处死,那将是一个极为惨烈的结局。
什么是凌迟处死?
凌迟处死的具体过程其实并不是固定的,因为此种死刑的执行,更多的是基于施刑人员的创造力。一般来说,凌迟的对象往往是“死罪不赦”,被认为尤其危害社会、挑战帝王威严的重犯。在执行这种死刑时,权限最高的天子可以亲自参加审问、施刑的过程。
凌迟过程中会采用多种手段,例如锯、剁、烙、割、抽筋、挖心等手段,以致痛苦和折磨的程度相当高,甚至能够比喻为人间地狱。在明清时期,凌迟处死的次数有限,但是如果恰巧被处决的犯罪分子又被视为特别危险,就会公开执行凌迟,以有效震慑群众。
凌迟之下的人性扭曲
凌迟死刑给施刑者带来的变化更多是心理上的扭曲。执行凌迟死刑被认为是“褒许之事”,施刑人员甚至可以借此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。在当时,那些执行凌迟死刑的人有时会在饥荒期间,将一些路旁行走的平民囚犯、女性和儿童当成狗肉干维持生命,这已经超出了犯罪分子应有的惩罚范畴,更体现了人性的扭曲。
凌迟死刑的执行还会带给施刑人员超越正常的快感,这让他们往往心态异常,甚至会向犯罪分子卑鄙地提供撒尿斜对着他们的机会。在某些时期,甚至还有了专门执行凌迟死刑的“专业”的刽子手,如孟良、雷欧等。这些绰号“砍头大人”的人会将自己的技巧和恶心行径和那些购买“砍头艺术品”的人分享,如果不是社会的改良和历史的进步,大概还会存在类似的死刑行径。
现代化法制的进步
在现代化法制趋于完善的今天,凌迟死刑已然被取消,但是我们仍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近乎残忍的死刑,让人不禁为在那个年代的犯罪分子叹息。
事实上,现代化的法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,例如无期徒刑、死刑审判的事实上限制较少,很多受刑人在判刑后仍然遭受种种虐待——甚至是现代版的“凌迟”刑执行。
凌迟死刑,虽然已经深深地埋在了历史的深渊里,但仍然是一个触目惊心的话题。让我们珍惜当下的法制,保护人权。
版权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