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略合作协议有什么用什么都没约定的(恩怨基础上的战略合作协议——旁观与铺张)

恩怨在商业领域里很常见,竞争与合作有时并不是两码事。当两家企业在同一领域竞争颇激时,有些人会觉得可能有一种同盟也挺好,可以合作来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。但若是没有具体的方案和协议,恩怨将是合作的根源。下面将会从三个方面阐述没有战略合作协议的风险。
失去成本控制
当两家公司合作但没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由于没有协商清楚各自的职责和目标,很容易陷入过度花费的困境。比如,一家公司在生产某种零部件,在其赢得大订单的同时也承担了制造这些零部件的全部成本。可是,由于没有具体的协议规定,有时候共同制造的企业并不会为此支付相应的成本。此时,主导方只能吃掉全部的成本或是在相互间产生冲突与矛盾。合作的成本无法得到控制,企业将会在短期内失去竞争力,并长期因为收不回成本面临被收购的风险。
信任危机
除了对成本的控制,信任也是成功合作的基本条件,同时信任也是需要建立在清晰的合作协议的基础上的。如若没有,企业之间的互信并没有任何依据。试想,如果企业之间没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其中一家突然与另一家背离并开始走到别的方向,那么另一家企业就可能因此走上失败的道路,因为该企业在没有协议的情况下去投入时间、费用、资源、人力等,但这一事实无法保证其他合作方也会如此。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,缺乏信任的合作方又会不知所措,又会开始失去士气和动力。
无法分配劳动和技术资源
战略合作协议意味着需要协商关于人员分配,技术分享和资源利用的规则。如果没有协商好这些,会导致效率低下甚至导致合作破裂。比如,A公司和B公司合作,A公司为B公司提供生产物资,但B公司没有按照协议规定使用这些物资,就可能导致B公司无法按时完成订单,这样得不偿失的结果常常主导了整个合作,甚至反作用于双方的数量。失去了分享技术和资源的平台,公司在这方面的可持续竞争力和掌控力也将会遭受严重损失。
合作的关键并不是合作或者竞争的问题,关键在于协议。没有深思熟虑的协议是非常麻烦的,足以造成一些商业危机。
版权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