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 > 和信百科 >赵孟頫归去来辞原文及翻译(人间值得回来吗——论赵孟頫《归去来辞》)

赵孟頫归去来辞原文及翻译(人间值得回来吗——论赵孟頫《归去来辞》)

摘要 人间值得回来吗——论赵孟頫《归去来辞》 第一部分:背景介绍 赵孟頫(1254年-1322年),南宋末元初的书法家、画家、文学家,与米芾、蔡襄、黄公望并称“元四家”。赵孟頫自小聪明好...

人间值得回来吗——论赵孟頫《归去来辞》

第一部分:背景介绍

赵孟頫(1254年-1322年),南宋末元初的书法家、画家、文学家,与米芾、蔡襄、黄公望并称“元四家”。赵孟頫自小聪明好学,十岁时已能写字,并向茶陵名士顾与之拜师学艺。后来以其出色的书法才华,在官场中崭露头角。

辽阳陷落后,赵孟頫投效金朝之后,曾历任至中书省官员,但在元太祖忌恨旧朝文臣的政策下,赵孟頫不得不回到故乡颐养天年,这时,他写下了著名的《归去来辞》。

第二部分:原文分析

“山高月小,水落石出,山月明、水石声,空留无人处。新丰九月,霜初冷,衣襟已转凉。铜炉华烛,寒光照壁红。心知肯不肯,意在此间中。”

这是《归去来辞》的开篇。赵孟頫回到故乡后,对山水、月光、水声等一系列景物进行了饱含深情的描写,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难舍之情的无奈。他感叹“空留无人处”,揭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寂寞。

接下来,赵孟頫写到霜降的时节,“铜炉华烛,寒光照壁红”,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和感官,诉说了他凄凉的岁月。最后,“心知肯不肯,意在此间中”,他不知道自己是否值得留在此间,却又恋恋不舍。

第三部分:思考与感悟

《归去来辞》是赵孟頫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,表达了他对故乡、家族和自己的思考和感慨,并质疑了自己这个书写国家史书的文人回归家乡的真正价值。他的心灵深处充满了对归乡人的困惑和思考。

赵孟頫的《归去来辞》触动了人们的心灵,让我们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回归?人类回归本真自我是否具有价值?在这个浮躁的现代社会中,人们往往看重名利而忽视内心的追求,是否应该停下脚步,回归自我,体味传统文化之美。这是现代人值得去思考和探索的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